资兴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如何履职不断探索与创新,率先在全省开展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
自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资兴市各级人大代表结合自身实际和特长,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以多种形式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在唐洞街道兴华路社区,资兴市十七届、十八届人大代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何献忠结合平时社区工作,积极深入辖区内各单位、各住宅小区,收集、反映并协调解决群众身边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市三中校门前无用电杆占用人行道引发安全隐患问题,何献忠向资兴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搬迁建议,资兴市人大常委会及时交办并督促相关部门利用学生放假期间将电杆进行了拆除,消除了安全隐患。
资兴市十七届、十八届人大代表何献忠:“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入户走访、群众接待、座谈会等形式,紧密联系选民,听取选民的呼声,将选民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为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发挥我们人大代表应有的作用。我觉得作为一个人大代表,心中有民,一切为民,认真履职才能不辜负选民对我们的期望。”
五年来,资兴市人大常委会常态化开展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制定了《资兴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办法》,在全市13个乡镇(街道)、183个行政村、32个社区(居委会)设立了代表联络接待室、站、点三级平台,在人大代表居住地设立代表信息公示牌,畅通群众反映情况和问题的渠道。同时,资兴市人大常委会还利用微信等现代社交平台建立了人大代表微信联络群,通过互联网快速收集代表意见建议。
资兴市十七届、十八届人大代表申智明除了日常开展群众走访、定期接访外,还经常将身边发现的涉及市政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拍摄照片、撰写建议等方式反映到人大代表微信联络群。2021年7月12日,他在东江湾城市公园门前路口发现一处窨井盖塌陷,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立即将这一问题反映到人大代表微信联络群,资兴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对该问题进行了交办,当天,相关部门迅速将井盖进行了修复。
资兴市十七届、十八届人大代表申智明:“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是要深入到老百姓身边,去为他们解决难题、多办实事,比如说人大代表微信群就是一个很好的反映民意的平台,我们在群里及时反映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及时交办相关部门及时办理,促成了一批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
资兴市人大代表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斌:“目前人大代表微信群共收到代表建议46件,全部交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办理,并得到了较好解决。通过建立以市、乡、村、组四级人大代表微信群,形成了以点连线、以线成面,辐射全体市民的民情联系网,如今人大代表微信群已成为市人大代表知情知政、反映社情民意、紧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
为促进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规范化,资兴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完善了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街道按照“建好一个联络站、记好一套履职账、设立一个接待点、制作一个公示栏、挂好一个意见箱、发放一张联系卡、配发一本日记本、选聘一批信息员、开好一个述职会”“九个一”要求切实加强规范化建设,并明确每名职务代表联系4户群众、非职务代表联系20户群众,全年联系群众4次以上。除人大代表分散独立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之外,资兴市人大常委会每年还集中组织开展4次“联系群众日”活动,要求村、社区每周安排1名人大代表值班,采取下乡走访或坐班接待的方式收集选民意见。
资兴市人大常委会选任联工委原主任三级调研员郭小明:“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每季度开展一次联系群众日活动,走访和接待群众达2.5万余人,收集和解决代表建议5000余条,解决了人民群众一大批事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开展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各级人大代表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兑现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曹裴媛 肖晨威
编辑:黄珊珊
二审:林依娜
三审:廖英武
本文为资兴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2021/10/23/10322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