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擘画“三农”新画卷

来源:今日郴州 作者:资兴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辑:龙志飞 欧文君 2020-01-09 09:31:32
时刻新闻
—分享—

副标题:聚焦资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隆冬时节,万物蛰伏。但在资兴,一股蓬勃奋发的生机和活力,正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涌动。

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村道小路、房前屋后干干净净;古村里的樟树、桂花树随风摇曳……随意走进资兴一处村庄,都仿佛走进一幅幅恬静安详的田园山水画。

近年来,资兴市委、市政府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强产业,扮靓乡村,培育人才,努力绘制出村美、民富、产业兴的新“图景”。

资兴大地,秀美如斯。

黄草潇湘风情小镇

产业兴旺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寒冬腊月,万物凋零。走进资兴回龙山下的金井有机茶园,千亩茶园的碧绿却映入眼帘,这一抹抹绿在金井茶厂理事长胡小刚眼中都是一片片“金叶子”。

2016年,金井茶场600多亩有机茶就率先通过欧盟230余项指标检测,取得了“欧盟有机食品认证”和“美国有机食品认证”双认证,生产的红茶(有机茶)远销欧美,年出口创汇100万美元。

一项产业带动一方乡亲。金井茶场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农户654户,其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48户,低保户54户,移民户143户。2019年仅支付劳资以及茶叶采摘工资就达110多万元,为当地农户和贫困人口734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周边茶农(含贫困人口)户均收入达4500多元以上。

金井茶场只不过是资兴实施产业振兴“强农行动”的一个生动缩影。该市建立了26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其中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柑橘和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22万亩,直供粤港澳绿色食材蔬菜基地1500亩,着力打造了“东江鱼”“东江湖果”“东江湖茶”三大公共品牌,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14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8个,其中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

资兴通过实施品牌培育、市场营销、培育新型主体、拓展农业多功能等项目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功申报现代农业省级特色产业园项目2个,协助申报湖南省农业特色千亿产业项目的企业6家。资兴东江狗脑贡茶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资兴市瑶岭茶厂、东江名寨茶业专业合作社、东江鳟鱼庄冷水鱼养殖有限公司等4家被评为郴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扭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资兴农业走出了一条依托乡村、融入一二三产业、互促共赢的特色发展之路。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73 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0家,总产值达144.68亿元。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612个,家庭农场379个。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发展休闲农业企业200多家,休闲农业园6家,三星级以上休闲农业企业26家,接待游客达114万人,全市实现休闲农业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8.4%。

生态宜居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家园

“这里过去是臭烘烘的猪栏、牛栏、茅厕。”资兴市蓼江镇秧田村79岁的老党员段孟毫指着村口复垦复绿种上的果树和花卉,感叹地说。

秧田村2019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入了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但过去的居住环境却是脏乱差,古色古香的湘南民居建筑群落就像穿上了一件脏衣服。

推进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必须要打的硬仗。为啃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块“硬骨头”,资兴市构建了“管、投、评”工作体系,组建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从规划、组织、资金、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周密安排,确保工作落细落小、落地见效。该市形成了市、乡、村三级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的工作推进机制和“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良性投入机制,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评估,压实各级责任人责任。

流华湾古村(曹广文 摄)

该市坚持抓规划先行,高品位、高标准完成全市13个乡镇街道总体规划和183个村庄规划编制,实现“全地域”覆盖。同时,充分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形成“一村一韵”的格局。

蓼江镇秧田村的旧貌换新颜是在乡风文明的熏陶下同步进行的。要拆除旧房,村民的思想一下子扭不过弯来。于是,该镇提出了发挥“三人”作用:镇村干部为“引路人”,共产党员为“举旗人”,人大代表为“贴心人”。

“党员要带头,要拆,就先拆我们的破旧房子。”村里的党员主动率先垂范。看到拆掉的危房种上了果树等绿植,村民都感受到了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都主动配合拆除了破旧不堪的猪栏和茅厕。

“我们制定了村规民约,每户每月都要缴纳卫生保洁费10元。”连续两个季度被村里评为“清洁户”“最美庭院”的段小龙说,“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就连杂物都归置妥当。”去年11月,郴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乡村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的全体人员都来到了秧田村观摩学习。

在资兴,像秧田村这样居住环境得到改变的并非个例。近几年,该市按照“打造亮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域推进”的工作思路,先后打造了流华湾、大王寨以及东江湖畔的一批特色示范村,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进行农事体验。

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该市制定了“农村改厕三年行动计划”,兴建了183座农村公厕,以奖代投完成11000余户农村户改厕,实现了“分布合理、服务到位、如厕文明”的目标。全市形成了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农村生活垃圾集运的行政村达100%;深入推进污水处理向农村全覆盖,完成了8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启动了北部5个乡镇6个点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沥青路,一栋栋青砖灰瓦的古民居……行走资兴大地,整洁的村容村貌几乎成为每个村庄的标配。

素质提升 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主体

“现在就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拿上一、二千元工资。”资兴滁口镇长活村易地扶贫搬迁户赖头秀高兴地说。

资兴市在矿工南路等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及中心城镇建设“扶贫车间”13个,设置岗位860个,吸纳贫困劳动力165人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工资2000元以上,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贫困劳动力173人,人均月工资达800元以上。

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资兴始终把提升农民素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该市围绕“技能培训一人,就业致富一家”的目标,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已稳定转移就业4286人,人均月工资2500元以上。在全国率先开展“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通过订单式培训+引导园区就业”形式,3000多名贫困户免费接受就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后就业创业能力显著提升。

大王寨廖家大湾新村

“生态养、吃草的泉水鱼8元一斤,要买的下单。”“正宗生态放养,吃谷子、玉米、米糠,找虫子吃的土鸡30元一斤,要买的下单。”这是郴州资兴三都镇石拱村55岁的村民谢平洋近日在朋友圈发的广告。

“下一步,打算把农家乐也做起来,再引进高档进口水果种植,进一步改良果树品质,不仅自己富,还要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富裕,让大家的生活幸福起来!”左脚残疾了26年的谢平洋对他农场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2014年,他的两个女儿,一个正读大学,一个读高中,入不敷出的谢平洋成为建档立卡的精准扶贫户。扶贫干部见他勤劳肯干,便鼓励他流转土地建农场。

2017年,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谢平洋承租本村下洞组的160多亩土地,开始规划建设鼎昌生态种养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

这160多亩地已荒废多年,上面早已长满杂树,谢平洋光整地就花了10多万元,在基地上建房、盖鸡棚等又花费了50万元。2018年初,他又在农场养了鸡鸭和种植了果树。

2018年,谢平洋参加了资兴市举办的“一户一产业工人”培训,使他获益匪浅。通过勤学钻研,谢平洋如今已成为农场里的行家。2019年,谢平洋还参加了免费的电商培训。他找到了深圳一家生态农业直播平台合作,在农场安装监控设备,一方面让广大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另一方面开展网络直播销售农产品。

农场开办之初,谢平洋便主动聘请了8名贫困户、残疾人到农场就业,随着农场的快速发展,他计划3年内安排20名贫困户、残疾人就业。

同时,该市引导18家郴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4个家庭农场、152户种养殖大户与3273户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帮助贫困户年人均增收800元以上。该市还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积极推广“支部+贫困户+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的产业模式,引导省级贫困村和贫困人口100人以上非贫困村建设“支部农场”,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稳定增收10万元以上,贫困户通过在“支部农场”中挣薪金、收租金、分股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沃野描绘新蓝图,乡村振兴正当时。在砥砺奋进中,一幅秀美活力的资兴乡村新画卷愈加清晰。

来源:今日郴州

作者:资兴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辑:龙志飞 欧文君

阅读下一篇

返回资兴新闻网首页